我國科學家揭示應激顆粒異常是導致腓骨肌萎縮癥2型的關鍵機制
腓骨肌萎縮癥2型(CMT2,也稱為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2型)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周圍神經遺傳病。研究表明,許多引起CMT2的致病蛋白在細胞中的定位和生理功能各不相同,但卻會導致患者表現出非常相似的臨床癥狀,其共同作用機制尚不清楚。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聯合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在《Cell》發表題為“Diverse CMT2 Neuropathies are Linked to Aberrant G3BP Interactions in Stress Granules”的文章。
研究團隊利用活細胞熒光成像、定量蛋白質譜、超分辨成像等技術,發現雖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不同CMT2致病蛋白在細胞中的定位不同,但在應激狀態下這些CMT2致病蛋白會進入細胞內介導應激反應的無膜細胞器應激顆粒(SG)中,與RasGAP SH3結構域特異性結合蛋白(G3BP)發生異常相互作用,干擾以G3BP為核心的SG蛋白網絡,導致大量非SG組分異常滯留在SG中,擾亂細胞正常的應激反應,使得周圍神經應對環境不良刺激的能力下降,從而導致周圍神經病的發生。
該研究揭示了SG異常是導致不同亞型CMT2的共同致病機制,為開發CMT2廣譜藥物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和新的思路。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Cell》雜志,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和立場,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