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安徽頻道】安徽區域創新能力升至全國第7位 連續11年居全國第一方陣
“安徽區域創新能力升至全國第7位,連續11年居全國第一方陣;創新環境由全國第12位大幅上升至第3位……”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科技廳廳長羅平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2022年安徽實現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創新策源地的跨越發展。
原始創新“展現高峰”。2022年,安徽持續打造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全國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深耕基礎研究“最先一公里”。目前,安徽已累計建成各類國家級研發平臺212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23.7件。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持續涌現:穩態強磁場刷新塵封23年的世界紀錄,獲得世界最高穩態磁場;二氧化碳“變”葡萄糖和脂肪酸成果,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糧食”提供了新技術。這兩項成果也入選了2022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另外,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百公里級自由空間高精度時頻傳遞,世界首顆量子微納衛星成功發射并在軌運行。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核聚變等多領域國際“賽道”上繼續實現“并跑領跑”。
技術創新“持續突破”。2022年,安徽聚焦“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優化完善揭榜掛帥攻關機制,組織實施省科技重大專項和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524項,加快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動態存儲芯片、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人機交互等產品打破國外壟斷,全色激光投影顯示等創新成果應用北京冬奧會,東超科技和本源量子選送的項目榮獲首屆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最高獎。
產業創新“加快發展”。安徽省科技廳牽頭人工智能產業“雙招雙引”共落地項目818個,總投資額近6000億元。高標準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打造“中國聲谷”“中國視谷”“中國傳感谷”等產業集聚地,量子信息未來產業科技園成為國家首批未來產業科技園試點培育。全年吸納和輸出技術合同交易總額超5200億元,同比增幅達35%。
制度創新“活力迸發”。出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行動方案,制定出臺47項配套政策;啟動運行“科大硅谷”,推動科創與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掛牌成立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首創的“人才團隊+科技成果+政府參股+股權激勵”模式持續深化,累計扶持320個團隊在皖創新創業。(高飛躍)